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觉:忙完一天躺上床,肚子却有点空落落的,总想吃点东西再睡。
你可别以为,睡前这一口最多就是让你长点肉。
事实上,它打乱了人体在夜间休养的自然节奏,迫使本该休息的器官「熬夜」加班,不仅会拖垮消化系统,更可能为胃病、心脏病和糖尿病等严重疾病埋下隐患。
腰上长的肉是最直观的代价
摄入总热量>消耗总热量=变胖,道理很简单。
白天或晚上摄入的卡路里,本质上并没有区别,变胖终归还是因为过度摄入的热量转变成脂肪储存在了体内。
那如果,白天吃得少,睡前多吃点东西呢?
也是不行的!
睡眠时人体的代谢水平会明显下降,热量很难被消耗,在摄入总热量一样的情况下,剩下的热量明显要比白天多,过剩的热量被转化成脂肪存在皮下,让人变胖。
所以,相比白天的吃得多消耗得多,睡前吃东西确实更容易让人发胖!
至于为什么有人光吃不胖,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的代谢能力很强,多余的能量可以被及时分解而不转变成脂肪。
光消化、不吸收,怎么能胖?
睡前吃下去的东西胃需要加班处理
人需要通过睡觉来让身体休息,其实本质上就是各个器官的休整恢复。
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,通常2~3天便会更新一次,而胃黏膜在白天需要承担消化工作,只有在晚上休息时才能进行更新。
睡前吃东西,胃就必须重新进入工作状态,导致胃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,胃黏膜也来不及更新,影响消化功能,诱发胃病。
另外,睡前吃东西容易导致括约肌松弛,吃完后马上躺下睡觉,身体的水平状态更易导致胃部食物(夹带着胃液)反流至食管,对食道造成刺激,长期如此容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。
正在工作的胃不允许大脑单独睡
大脑作为「包工头」,有人半夜加班赶工期,能完全放心地睡大觉?不得起来看几眼?
食物在肠胃中的消化时间大约需要3个小时,睡前吃东西会导致睡觉时肠胃还在工作,「紧张加班」的信息会被传递给大脑并引起大脑活跃,引起失眠多梦、睡眠浅等症状。
心脏、胰脏睡前加餐的「受害人」之二
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发表于《实验生理学》(ExperimentalPhysiology)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,睡前吃东西除导致体重增加外,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。
睡前吃东西,吃完倒头就睡,血液流动速度减慢,血脂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。
更糟的是,身体用不完的能量会变成胆固醇,这种坏胆固醇会专门堆积在血管里,让管道越来越窄。
以上,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升高。
长期的睡前饮食习惯,还会反复刺激胰岛,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。一开始是分泌过多,久而久之,分泌功能反而衰竭,从而诱发糖尿病。
「排钙」高峰无法避开当心结石、骨质疏松、癌症!
吃完东西后的4~5小时是人的排钙高峰。
睡前吃东西,正好赶上你睡觉的时候。这时产生的尿液会憋在尿路里无法及时排出,其中的钙质就会沉淀下来,从小颗粒慢慢变大,最后形成结石。
研究表明,睡前吃大量的高蛋白食物,会加速钙的排泄,而这部分被排出的钙,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骨骼,易诱发儿童佝偻病、青少年眼近视、中老年骨质疏松。
而且,过度摄入的蛋白质无法被人体吸收,滞留在肠道中变质腐败,刺激肠壁而诱发癌症。
睡觉前饿了到底该怎么办?
睡前饿了怎么办?记住「两要两不要」
尽量要吃易消化、清淡的食物,比如谷物、豆类和奶类,这些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,不会给胃肠道增加太多负担。
要在临睡前1至2小时吃点东西,吃完后千万不要立即躺下睡觉,适当的胃部按摩能够加快消化的速度。
睡前千万不要吃的3类食物1、甜食或精细碳水化合物:容易激活胰岛素、降低血糖,导致应激反应而释放皮质醇和肾上腺素,使身体处于警觉状态;2、奶酪、腌制肉等发酵食物:其中的酪胺会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,使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、大脑兴奋,让人入睡困难;3、加工零食:其中添加的谷氨酸钠会使敏感人群失眠,还可能引发心悸、头痛等症状。
不要吃得太饱,只要感觉不饿了,就可以安心睡觉。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,三餐饮食不规律的人更易患暴食症,当日常营养需求无法被满足时,饥饿时容易狼吞虎咽。
好好吃三餐,满足好自己的食欲,睡前食欲自然就淡了。
本文转自公众号【微医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