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摄入的糖分过多,身体一时难以消耗,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加,促进糖分的吸收。
若血液中的糖分长期偏高,胰腺负担过重会导致其功能衰退,最终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而引起糖尿病。
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,跨越青年、中年、老年三个年龄阶段,其中又以25岁~80岁的男性居多。
高血糖的“毒性”会逐渐造成各种代谢紊乱,引起末梢神经和微血管病变、微循环障碍、皮肤感染等。
《糖尿病杂志》上的一篇文章指出,79%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伴有一种皮肤病,如皮肤感染(48%)、干燥(26%)和炎症(21%)。
如果你出现以下的皮肤问题,注意甄别细节,警惕是否血糖过高,甚至已患上糖尿病。
皮肤瘙痒
皮肤瘙痒可能是糖尿病进展过程中的第一迹象,约30%的患者因皮肤问题就医而确诊糖尿病。
血糖升高会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及植物神经,导致其功能紊乱,引起皮肤瘙痒。
长期血糖过高还会导致慢性脱水,皮肤因出汗减少而异常干燥,造成皮肤瘙痒。
不同于普通皮肤病,血糖过高引发的瘙痒一旦发作,往往痛痒难耐。
血糖值越高,皮肤越痒,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皮肤抓痕、血痂、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。
皮肤感染
血液中长期维持高浓度的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,会使局部皮肤脱水、皮肤细小血管受损、神经受累,白细胞数目下降、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减弱,导致人体吞噬与杀灭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降低,最终引发皮肤感染。
国内一项队列研究显示,2型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病变中感染所占比例最大(45.9%),其中真菌感染81.44%,病毒感染为14.09%,细菌感染为4.47%。
细菌感染
血糖>13.8mmol/L的患者,发生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,如蜂窝组织炎、周围血管炎等(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)。
真菌感染
念珠菌感染在临床上最为常见,尿糖的刺激导致瘙痒,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形成脓疱,多见于男性龟头和女性阴部。
白色念珠菌感染女性外阴及阴道的症状通常比较明显,阴道中的豆渣样式分泌物增加,外阴部位出现瘙痒和红斑。
皮肤褶皱处变黑
黑棘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,表现为对称性疣状天鹅绒样过度角化的斑片伴色素沉着。
高血糖和胰岛素的刺激,导致色素沉着或角化过度,皮肤变黑并伴有皮肤粗糙,好发于腋窝、颈侧及其它部位的皮肤褶皱处。
皮肤变黄
糖尿病伴高血脂症的患者可能出现胡萝卜素代谢功能障碍,使其沉着于皮脂较多的部位,例如鼻翼、额、耳后等,导致皮肤变成橘黄色。
皮肤及面色潮红
血糖过高导致微血管功能改变,静脉扩张,微循环流速迟缓,面部、手、足、小腿等出现皮肤潮红或边界清楚的玫瑰红色斑。
如果并发黄变病,可能出现桃红色或奶油色。
暗红色丘疹
约半数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胫前萎缩性色素沉着斑,胫前部位最为多见,前臂、股下部前方、脚部也可能会有。
初期一般是边界清晰的暗红色丘疹样色素沉着,小且平,没有疼痛感,群集或散发于胫前、前臂及股部等。
数周后出现不规则的萎缩性色素沉着斑,常分布在胫前两侧,形态、数目没有规律。
出现水泡或大疱
相对比较少见的一种皮肤损伤,大多发生在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身上。
四肢及四肢末端出现烫伤样的水泡或大疱,直径在1.5cm~10cm之间,边界清晰,疱液清亮,易破溃。
糖尿病性水疱病通常与糖、钙、镁等新陈代谢紊乱有关,也可能是神经和微血管病变、免疫力低下、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。
若没有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,严重时可能导致代谢失调,诱发坏疽甚至死亡。
皮肤出现异常表现时务必警惕,日常饮食还是要注意控糖啊!
本文转载于公众号【微医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