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诊科是一个永不熄灯,24小时有人坚守的地方;急诊科是病种最复杂、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。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,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急诊科,也进入了艰难时刻,每天最高的接诊量远超既往数量。市二院急诊先锋,逆流而上,抢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。
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,医疗机构迎来生命救治“大考”,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情况备受关注,急诊科作为医院前哨阵地,面对患者激增、病情复杂等一系列难题,面临着巨大挑战。市二院围绕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,通过扩容急救资源、开通绿色通道、增设医院床位等方式,守好急诊前沿阵地、全力保障民众就医需求。“我们每天的工作从晨会开始,及时总结最新就诊情况调整新的应对方案。目前护士工作量太大,存在诊疗安全风险,急诊科要求当班医生,在不出诊的情况下,巡视输液大厅,做到巡诊、指导护士开展诊疗工作。对门急诊就诊患者第一时间做出判断、评估、观察输液时病情变化,对危重患者及时转诊。最近,因患者猛增,加上医务人员紧缺,察看病人情况、调整医嘱、协调排班、调配物资,我每天差不多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。”急救站站长余翼童介绍说。
“争分夺秒”,是急诊科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节奏。这也意味着,他们要压缩自己的休息康复时间。急诊科医生李金坤,发烧38.8度,在浑身酸痛的情况下,仍带病坚持工作,24小时之内出车23驾次。他说,如果是早8点到晚8点在岗,晚饭基本没有时间解决,这已经是工作常态,我们急诊的工作就是努力为患者争取时间,只要不“躺下”,就继续工作。
2022年12月底,急诊科医生赵寅也感染了,起初只是低烧,症状也轻,他没选择休息,带病继续工作,白班,夜班,白班,夜班。一线的医护人员几乎全部感染居家休息,而前来就诊的病人只增不减。最后,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、浑身水肿、咳血等症状,嗓子也发不出声音,但只休息了一天,又匆忙回到急诊室。元月4日,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,已经感染新冠的出诊医生段松茂到达患者家里,发现患者年事已高、发烧病重,已不能行走,他便二话不说背起老人从三楼一直到一楼,老人家及家人连声道谢。
急诊科护士长马惠说,每天最怕的就是听到又病倒了几名医护人员,但欣慰的是每到这个时候,总有人主动顶上来,越是艰险越向前,急诊医护人员团结一心,面对艰难逆流而上,这就是默默付出的每一位“急诊人”的缩影。虽然现在正面临着“战斗性减员”与“工作量攀升”的巨大压力,但是二院白衣天使们马不停蹄地始终坚持奋战在急诊一线,对各种各样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,急诊护士进行快速诊断、甄别、评估,用良好的心理素质、熟练的操作,配合医生分秒必争,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。病情重的进抢救室抢救,轻的收治到专科,及时进行分流。
现在急诊大厅平均每天输液观察病人50人以上,高峰期能达到70人。面对这些困难,急诊医务工作者们白衣加身、迎难而上,从日落西沉到黎明破晓,从朝阳微露到暮夜星光,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,用双肩勇担重任、用生命守护生命。
|